新疆农业领域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申报指南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”重要指示精神,聚焦新疆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,更好发挥人才“第一资源”作用,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,为建设新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提供强力支撑。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《新疆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》(新人才〔2025〕5号),现就开展新疆农业领域重点产业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,制定申报指南如下:
一、总体目标
聚焦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定位,立足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,围绕优质农牧产品品种创新、稳产增产、绿色低碳、节本增效、机械装备、智慧农业、品质提升、质量安全、防灾减损、贮运保鲜、加工增值、品牌建设、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重点环节,分产业设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,着力推进关键技术集成推广,解决产业链难点堵点,促进产业延链强链,推进产学研、产加销深度融合,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二、专家团队组成及重点任务
根据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,结合第一批(2023年)新疆重点人才计划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实施情况,重点支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、油料、西甜瓜、蔬菜、核桃、红枣、杏、葡萄和葡萄酒等11个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重点环节的专家团队组建产业技术体系。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组成及重点任务如下。
(一)小麦产业。围绕新疆小麦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、种子生产与质量控制、绿色栽培、智慧栽培、水肥高效利用、病虫害防治、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、化学调控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、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贮藏运输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小麦产业技术体系。在小麦种质创新、绿色高产高效栽培、高效复合种植、小麦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促进新疆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二)玉米产业。围绕新疆玉米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玉米种质资源与育种、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资源研究与育种、生物育种、种子安全生产与加工技术、绿色栽培、水肥高效利用、病虫害防治、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玉米产业技术体系。在突破性玉米品种培育、绿色高产高效栽培、高效复合种植、玉米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促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三)棉花产业。围绕新疆棉花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资源研究与育种、生物育种、种子安全生产与加工、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栽培、智慧栽培、水肥高效利用、病虫害防治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、产后剩余产品精深加工、农业机械化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棉花产业技术体系。在突破性棉花品种培育、绿色高产高效栽培、耕地质量提升、关键机具及智能装备、棉籽及秸秆高值化加工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四)大豆产业。围绕新疆大豆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资源研究与育种、生物育种、水肥高效利用、病虫害防治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大豆产业技术体系。在大豆育种创新和新品种选育、高产栽培、绿色增效、大豆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促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五)油料产业。围绕新疆油料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油菜、花生资源研究与育种,向日葵、油菜、花生绿色栽培,病虫害防治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及收获机械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油料产业技术体系。在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高效育种、高产栽培、农机农艺融合、绿色生产、油料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促进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六)西甜瓜产业。围绕新疆西甜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西瓜、甜瓜资源研究与育种,生物育种技术与方法、露地及设施蔬菜绿色栽培、病虫害防治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、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。在西甜瓜种质资源鉴定、创制及新品种培育、绿色高效生产、农机农艺融合、简约化栽培、采后处理和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促进西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七)蔬菜产业。围绕新疆蔬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资源研究与育种、资源研究与育种加工、绿色栽培、病虫害防治、水肥高效利用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贮藏运输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、设施农业工程与装备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蔬菜产业技术体系。针对露地、设施、菌菇类蔬菜及加工番茄、辣椒等蔬菜,在蔬菜优异基因挖掘和资源创新、新品种选育、优质绿色高效栽培、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、高效机械、蔬菜贮藏运输与加工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提升蔬菜保供能力和产业效益,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八)核桃产业。围绕新疆核桃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遗传育种、高效栽培、配套农机、精深加工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核桃产业技术体系。在核桃新种质新品种培育创制、简约化标准化绿色生产、精准水肥、机艺融合、核桃深加工和副产物增值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促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九)红枣产业。围绕新疆红枣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资源育种、栽培与水肥管理、病虫害防治与质量安全、品质形成与调控、产后贮藏加工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红枣产业技术体系。在红枣主栽品种改良、砧木和新品种选育及创制、轻简高效栽培、促花保果、低产低效枣园改造、水肥高效利用、病虫害高效绿色防控、环境控制与质量安全、品质形成耕与营养调控、鲜枣采后贮运保鲜、干枣储藏与品质保持、高值化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促进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十)杏产业。围绕新疆杏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进一步优化资源育种、栽培与品质调控、病虫害防治与质量安全、贮运加工、精深加工、产业经济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杏产业技术体系。以鲜食品种系列化、加工品种专用化为方向,以生产提质为核心,以产后增值为目标,在优良品种选育推广、水肥药精准施用、绿色高效生产、农机农艺融合、产量品质调控、采收、贮藏、冷链、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加快新疆杏、新梅、杏李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(十一)葡萄和葡萄酒产业。围绕新疆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,由首席专家牵头,优化资源育种、水肥管理、病虫害防控、果园管理、机械化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、采后保鲜贮藏、葡萄酒酿造、精深加工、产品营销等专家岗位设置和综合试验站布局,组建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。在葡萄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推广、整形修剪、智慧栽培、水肥高效利用、花果精细管理、病虫害绿色防控、质量安全、贮藏保鲜运输、葡萄酒酿造、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集成、研发、推广,强化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,促进葡萄和葡萄酒产业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。
三、申报条件
(一)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《关于印发〈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置方案


 	
返回栏目